
2020年以来,安顺市检察机关围绕英烈纪念设施、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存在管理、保护不到位等损害国家公共利益的行为,依法立案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0件,向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文旅部门、乡镇人民政府等发出诉前检察建议9件,磋商办理1件,切实推动安顺境内的红色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利用,大力弘扬革命文化,积极传承红色基因。
一、围绕保护重点,走访摸底排查
主动加强与地方党史研究、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文化旅游广电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以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公布的作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安顺市西秀区、镇宁自治县两地共20余处红色资源为重点,通过调取革命文物、英烈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清单和查阅相关档案材料、实地查看、走访有关部门、向红色资源所在地群众了解情况等方式,摸清安顺市现有的重点红色资源保护现状。针对是否设定保护级别、是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否做出标志说明和建立记录档案、是否设置专门机构或明确专人负责管理等情况,建立问题台账,从中梳理出因相关职能部门履职不到位、不全面等致使红色资源保护管理不善而受损的公益诉讼线索,逐一进行研判评估。
二、聚焦突出问题,依法督促履职
安顺市检察机关在开展全面调查取证的基础上,针对排查发现的革命文物尚未划定保护范围、未设立标识标牌、缺乏管理主体、英烈纪念设施等出现损毁、安全隐患等长期未修缮、环境脏乱差未整治等严重影响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的突出问题,作为公益诉讼案件依法立案办理。其中,镇宁、普定、关岭等多地检察院对辖区内7处烈士陵园、纪念设施等管护不力的情况,依法向退役军人事务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有关部门及时制定保护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修缮和管护力度。安顺市院对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未得到有效保护的问题直接立案办理,通过诉前磋商督促文旅部门及时划定文物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拆除违章建筑,并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400万资金将文物所在地建设为“红色美丽村庄”。
三、强化公众参与,凝聚保护共识
在办理红色资源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安顺市检察机关充分利用主动磋商、公开听证等形式发挥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的推动作用,并主动邀请提出关注和提出红色资源保护建议、提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有关专家等参与听证等监督办案活动,听取多方意见,最大程度凝聚公益保护共识。如安顺市院对省级革命文物“镇宁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邀请三位长期从事党史和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古建文物评审方面的专家作为听证员,结合自身对党史和革命文物的研究,立足党史资料记载,从革命文物名称的核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文物的全面管护和修缮等多角度,对行政机关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和运用好革命文物发表了具体的意见建议,为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形成的磋商意见奠定了基础,确保了听证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听证中与会人员还共同重温了红军长征时期在安顺留下的珍贵历程,通过将党史学习融入到公开听证中,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成为党史学习的生动课堂,通过鲜活的司法办案教育和强化公众的革命文物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红色资源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