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将5名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纳入“非羁押数字监管平台”管理,并向其讲解平台的监管作用和使用方法,明确告知其非羁押强制措施执行期间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5名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表示一定遵守取保候审期间各项规定,保证随传随到。

检察官告知5名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非羁押强制措施执行期间应当履行的各项义务
在检察官、办案民警的指导下,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只要在手机上下载安装“非羁押数字监管平台”APP并注册成功,检察官便可通过输入非羁押人员的身份信息将其列入管控列表与其产生“链接”,被监管人通过完成每日打卡等管控规则内的任务将个人轨迹动态传输至“云端”,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离开管控区域也可在系统内先行申报请假,检察官、办案民警均可通过不定时抽查,以视频、卫星定位、积分管理等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现“动态云监管”、“实时云监控”。

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在“非羁押数字监管平台”APP注册个人信息
检察官在“非羁押数字监管平台”为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进行信息绑定
“非羁押数字监管平台”是一款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研发的APP,具有实时打卡、外出申报、违规预警、积分管理等功能,平台根据被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被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期间的行为动向,对非羁押人员的现实表现进行综合研判评估,自动生成阶段性的表现得分,并根据风险等级呈现的绿、黄、红三色监管码,分级进行动态监管。同时,为方便对未使用智能手机的嫌疑人、被告人落实监管,平台还附带了“电子手环”,电子手环具有定位、防水、运动轨迹记录等功能。对于单独佩戴电子手环的嫌疑人、被告人,检察官、办案民警仍可以通过手机上的移动终端对佩戴电子手环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实时监控,查询分析其运动轨迹。“非羁押数字监管平台”搭配“电子手环”充分有效破解对采取非羁押强制措施犯罪嫌疑人的监管难题,也有利于检察机关加强对非羁押强制措施执行的法律监督。如果将APP卸载了,手环摘掉了怎么办?系统会第一时间报警,采取非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被第一时间收押。

电子监管手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下一步,大方县人民检察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全面推开“非羁码”“电子手环”监管平台应用,加强对取保候审等非羁押人员有效监管,做实大数据赋能检察监督,有效降低诉前羁押率,节约司法资源,提升诉讼效率。通过“让数据多跑路,让干警少跑腿”,实现从“人盯人”到“数据管人”。